論文檢測結果就是我們常說的檢測報告,那么知網論文檢測結果說明了什么呢,如何解讀里面的各個參數,什么樣的結果是合格的?
1、結果是如何生成的
初次檢測論文的人需要了解以下系統軟件工作的原理,之所以需要大家把自己的論文上傳到系統中才可以檢測,其實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對比的過程,檢測文獻和對比庫文獻比較的過程,而個別用戶初次使用不明白這一點,只上傳了一個論文標題,當然這是無法完成檢測的,現在的軟件還沒這么只能,特別的對于已經發表過的論文,并不是提交作者和標題,知網論文檢測系統就可以幫你完成檢索和查重的,今后可能會有這些功能,方便大家操作。而對于沒有發表的論文,有原稿的論文作者就不存在這些問題。通過對比后系統會自動生成一份檢測報告,也就是本文說的檢測結果。
2、如何解讀檢測結果
打開檢測結果后會看到很多信息,個參考都代表什么意思呢?在檢測結果中,復制比是最主要的指標,即總文字復制比、去除引用文獻復制比和去除本人文獻復制比。無論是總檢測指標還是子檢測指標,這三個復制比都是衡量檢測文章結果的最重要指標。復制比反映了文章“抄襲”的文字數量比例,一般來說,文字復制比越高,存在抄襲行為的可能性越大。各高校常把此參數作為論文檢測是否通過的重要指標,個別要求嚴格的碩博論文還要看各段落的復制比。更多具體的參考說明請參考www.zjxdlg.com學術不端系統官網平臺。
3、什么樣的結果是合格的
這個問題也很多人問到,總文字復制比是公認的考察論文重復率情況的重要指標,通常被用來作為衡陽論文是否能進入答辯或者發表的一個依據。這里說的合格就就是說重復率多少合格,這是一個百分比,重復文字數量除以總字數乘以100,得到一個百分百比,從經驗來看,本科畢業論文重復率一般不得超過30%、研究生論文10%,投稿發表論文30%,每個地方規定都不一樣,應該根據規定來控制。雖然都知道這個結果是由系統自動生成的,但個別用戶發現自己的論文重復率太高了,就問是不是可以認為的修改這個結果,這肯定是不可以的,也是不現實的,退一萬步講,就算你修改了結果,學校檢測的結果你能修改嗎,不一樣不合格,我們應該從自己的論文著手修改,降低重復率,而不是質疑軟件本身。
4、檢測結果的作用
知網論文檢測系統結果綜合反映了論文的重復情況,這僅僅是從文本角度考察,還無法從結果觀點,數據等深層次上考察,故結果僅供參考作為輔助,不能作為評判是否存在抄襲的唯一標準,還需要人工做好最后的把關,把那些為了躲避軟件而可以修改的地方,真正做到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,不要等到時候被別人投訴了才去查,這樣的例子時常發生。
總結本文,每個論文只要經過知網論文檢測系統后都會生成一份檢測結果,初稿期間參考結果修改論文降低重復率是很有針對性的,把重復率降低到符合學校的規定是每個學生追求的目的,而對于期刊論文的重復率應該更加嚴格,作為學術論文更加重要最基本的原創度,而軟件可以幫助大家提高原創度,應該利用好。
.—— END ——.
下一篇:知網論文查重嚴嗎?_學術不端系統